实践报告
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教育教学  实践教学  实践报告

文博学寒假实践报告:民间歌谣、传说征集调查与研究

2017年06月22日  浏览量: 129 次  来源: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  作者:   发布: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


一、课程性质与目的

  地方民俗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实践课程。

本课程的开设目的:使学生利用寒假期间与社会往来较多、信息来源较广的机会,以社会调查、田野考察、访谈、查找资料等方式调查各地民俗文化的兴衰变迁,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,培养学生把业知识、理论与现实进行结合,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,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、实践技能、创新精神与能力。

二、内容设计

  “民间歌谣、传说征集调查与研究”的基本内容是选择某一地区,利用历史人类学、民俗学、社会学的调查方式,考究该地区民间歌谣、禅说的起源、现状及近30年兴衰变迁的内在社会动力。考察报告应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,内容完备,不能抄袭,字数不少于3000字。具体应注意如下几点:

  1. 歌谣、传说一定能反应当地的民俗风情。

  2. 歌谣、传说是民间广泛传播,尚未经过艺术加工、发表的。

  3. 歌谣、传说要原本记录,保持原状。

  4. 歌谣、传说进行分类。(神话、婚恋、鬼怪、名人、革命叙事等)

  5. 歌谣、传说加以阐述。

  6. 歌谣、传说不少于10条。

三、具体方法

1.资料查询。(查证当地地方志、家谱、碑刻及其他传世文献对相关民俗的记载。重要的

 资料可全文附上,以楷体字首行退4字,其后诸行退2字,重点标出,并加以分析。)

2.田野调查。必须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
A.必须按时间顺序做好观察和访问的田野笔记。(笔记可择重要部分纳入考察报告,完整

 的田野笔记应与考察报告一起交给指导老师。)

B.考察的具体场景应该有非常明确的限定,且具有代表性。

C.观察到的仪式部分,应分好步骤,清晰地纳入考察报告正文。

D.调查中的重要歌谣、童谣、说辞、咒语、诗词、戏词、谚语,应重点纳入报告正文,并详加解释。

E.做访问前,应提前做好访问提纲或提的问题。重要的对话,应纳入考察报告正文。

F.找到的重要图片,可适当纳入正文,但不应太多。且性质是资料,必须有辅助说明,与文字不能相印证。

四、注意的事项

    1.所选择的民俗必须在当地有一定的历史积淀,近几年刚兴起的做法,不应选择。

    2.不管资料查询,还是田野调查,应该获取的是第一手的资料,网络或其他媒体转载、抄袭的资料,应避免。资料必须丰富。(此点作为考察报告通过与否的重要指标)

    3.所用语言应规范,在注重田野调查所得语言生动性特点之外,应用学术语言表达,切忌把考察报告写成大白话式、散文式或者流水账式,空洞无物。

     4.写作要求:学生在假期完成实地调查与调查报告初稿的撰写,开学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,教师确认合格后,填写实践报告封面、考核表中的相关内容,让指导老师填写成绩与评语后,连同社会调查报告一起,上交打印版、电子版。